Loading...

大眾控董事長簡民智反轉營運 承續父輩革命精神

作為上市公司的經營者,大部分的人在介紹大眾集團董事長簡民智時,總會以經營之神王永慶的外孫來形容他。這是一個拿不掉的光環,或說是一個撕不掉的標籤,但對簡民智來說,父親簡明仁與他只能從些許臺灣歷史文獻中探究瞭解的祖父簡吉的為人,對他影響更多且更深。

兩年前大眾控股東會後董事會改選,簡民智自父親手上接下董事長一職,宣告大眾集團的正式交棒。在父親眼中,簡民智在大眾控的數年努力,證實了他具有「獨特且敏銳的眼光」,同時更具備有「卓越的業績能力、專業知識、領導才能和創新的思維」等特質。

簡民智自詡在企業二代的接班人中,他算是「很幸運的」一個。當他25、26歲初入大眾時,父親交到他手上的並不是一座可以坐享收割期的金山或銀山,而是營運不斷探底、並已有逾20億元虧損、還正面臨超過30億元鉅額貸款的公司。

簡民智說,他的幸運來自於父母親的全力支持與充分授權,這也正是他之所以能放手力搏的最大關鍵。

父執輩的肯定與信任,更支持著他帶著大眾集團在連年營運虧損時,撐過從數百億元的營收規模、大舉縮減至僅剩十分之一的困境,後再改革轉型時,又幾度掏錢力挺其多次私募增資,終讓大眾集團得以谷底翻身。

簡明仁是海歸美國教授,1979年放棄教職返臺創業,從來不是為了向外界、向王家證明什麼,初心就是為了照顧還在臺灣生活的母親。但成功創業後,一度亮眼的經營成果被外界扭曲,後來營運接連虧損也沒打算結束,那股「不服輸」的傲氣,簡明仁多年後回顧,相信是來自於他的父親簡吉,一位曾在臺灣歷史中被污名的農民運動先驅者,遺傳在他血液中流淌的革命性格。

簡民智亦然。他順利取得加州大學電機碩士的學歷後,也大可不必選擇回到臺灣,還接手了被認為是燙手山芋的虧損公司。這一晃眼20年間,大眾集團已重塑改造、反轉營運,並重新定位,準備在接下來持續推進的AI浪潮中,憑恃著在光通訊積累的實力衝一波。

大眾控這幾年營收規模已再回升到百億元規模,但簡民智並不以衝高營收額的表面風光為意,他更在意的,是營運的績效、獲利的能力,為此,他未停下腳步。今年,旗下光通訊事業將進入海外加速擴張、產能翻倍的關鍵期,接續產能、業績要翻漲3倍的目標,簡民智正快馬加鞭前進中。